為推動新課標落地實施,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應聊城市冠縣教體局邀請,4月7日上午,山東省教科院組織全省普通中小學各學科骨干教師來冠縣開展普通中小學“送教助研”活動,高中歷史學科分會場于冠縣忠信高中舉辦。我校歷史教研室孫衍盼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赴冠縣忠信高中授課。一同授課的還有冠縣忠信高中曹銀虎老師和濟南市歷城二中姜秀君老師。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高中歷史教研員邊海長,濟寧一中歷史教研室主任高艷紅,濟寧一中青年歷史教師邊克旺、姚劉茜、孟凡華共赴冠縣。聊城市各高中歷史教師近2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出席此次活動的還有冠縣教體局副科級干部徐以同、冠縣教體局高中教研室歷史教研員劉紹立、冠縣教體局高中教研室歷史教研員張金普、冠縣忠信高中校長許金光等有關領導。
本次活動由聊城市教體局高中教研室歷史教研員劉紹立主持。活動共分三個環節:一、由冠縣忠信高中骨干教師曹銀虎、歷城二中姜秀君、濟寧一中孫衍盼分別執教一節優課;二、由執教公開課的三位老師進行說課,闡述備課思路;三、由濟南市教研院歷史教研員邊海長對三位老師的授課進行點評并作報告。
冠縣忠信高中的曹銀虎首先執教了選擇性必修3的《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一課。曹銀虎基于教材教學而又不囿于教材,以導學案為依托幫助學生在課前梳理基礎知識,同時在課上圍繞著學校教育的作用與印刷書出現的意義兩個教學重點設計了兩個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曹銀虎的授課既有思想性又充滿感情,為本次活動開了個好頭,與會教師在臺下紛紛給予了稱贊。
濟南市歷城二中的姜秀君執教了選擇性必修1的《當代中國的外交》一課。姜秀君以近期的外交熱點事件“沙伊和解”為導入,瞬間就吸引了學生和與會教師們的興趣。姜秀君授課線索清晰,層層設問,鍛煉了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與批判思維能力。整節課既有對歷史的回想,又有對現實的思考,還有對未來的展望,生動體現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歷史教學觀念。
我校孫衍盼最后登場,執教了《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一課。孫衍盼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與重組,以“國人探出路”和“列強致國殤”兩條線索為依托,以三個探究性問題為抓手,帶領學生進入到了當時的歷史時空之中,使學生深入歷史情境中去思考為什么國人要探索出路以及為何未能探索到出路。孫衍盼眼中有學生、心中有課標、手中有方法,課堂氛圍輕松活躍,學生積極互動,實現了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也讓教師們獲益匪淺。
三位老師授課完畢后,又依次進行了說課展示。曹銀虎結合著課標闡述了自己處理教材的思路,并提出了幾個問題與廣大歷史教師共同探討。姜秀君就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進行了解釋,說明了對本課的理解。我校孫衍盼也圍繞核心素養的要求說明了探究性問題設計的依據及所要達到的目標。
最后,濟南市教研院歷史教研員邊海長對三位老師的授課進行了點評。
邊海長高度評價了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及授課表現,稱贊他們對教材的處理有思想,設計的探究性問題有深度,很好地體現了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歷史教學。點評完畢,邊海長又作了《從命題者視角:閱讀、命題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的報告。他指出,教師應該廣泛閱讀史學書籍,并從一個命題者的角度來進行思考,教師不應亦步亦趨地去教答題模板,而應該走在命題人的前面開展深入思考。邊海長還特別以濟寧一中高三一模歷史試題為例,稱贊濟寧一中教研室走在了前列,所出的一模題在命題理念和命題思路上與山東省歷史等級考試題不謀而合。
“教者有思,聽者有悟”。濟寧一中歷史教研室也從這次“送教助研”活動中收獲良多,歷史教研室將進一步加強歷史學科基地建設,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不斷砥礪深耕,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思想,繼續提升學校歷史教學的質量。
來源:歷史教研室
撰稿:孟凡華
審核:高艷紅
審批:李成順
編輯:黨政辦公室